偏頭痛治療
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統計,約有17.2萬人確診偏頭痛,而女性的確診數量更是達到男性的3倍以上。而這只是健保資料庫中有登記的就診人數的統計,人力銀行曾做過一份調查,調查發現有超過95%的人,一年之內有發生過一次以上的偏頭痛。台灣頭痛學會就估計,如果以流行病學的概念來看,全台灣有偏頭痛的人可能超過 170 萬,雖說大多數的頭痛都是良性的,但那頭痛欲裂的痛楚,卻會讓人焦慮、難受,甚至影響生活作息,只能靜待頭痛發作時間過去,頭痛自行緩解。沒有頭痛發作期間,卻依然提心吊膽著,不知道何時再次襲擊而來的頭痛發作。
很多人對於偏頭痛都有所誤解,以為頭痛發作在某一側就叫做偏頭痛。但是事實上『偏頭痛』是一個正式的診斷,而不是症狀。也就是要符合一些不同的症狀才能成立為『偏頭痛』的診斷。而其中判斷的標準又分之為無預兆的偏頭痛和有預兆的偏頭痛。
無預兆偏頭痛是指頭痛發作前沒有任何預兆之偏頭痛,其診斷標準有五項,分別為:
A:必須曾發作至少五次,並且符合B至D項之條件
B: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下頭痛持續4至72小時
C:至少有下列二項頭痛特徵:1.單側、2.搏動性、3.中度或重度疼痛、4. 日常活動會加劇或會避免此類活動(如走路或爬樓梯)
D:在發作時至少下列一項特徵:1.噁心、2.嘔吐、3.畏光及怕吵
E:非歸因於其他疾病所致
所以要符合無預兆偏頭痛,至少要五次以上頭痛過,而且不吃藥的話,頭痛要持續超過4小時,同時要必須有噁心/嘔吐或是畏光怕吵的情形,而且會痛到讓你無法進行日常生活,必須同時滿足以上條件,才能叫做『偏頭痛』。
有預兆的偏頭痛,其診斷標準有四項,分別為:
A:必須曾發作至少二次,並且符合B至C項之條件
B:有一項或更多可逆性症狀:1.視覺、2.感覺、3.語音和語言、4.運動、5.腦幹、6.視網膜
C:下列四項特徵至少有二項:
1. 一種預兆症狀在5分鐘時間逐漸分散,及/或二個或以上預兆症狀相繼發生
2. 每一種預兆症狀持續5至60分鐘
3. 至少有一種預兆症狀是單側發生
4. 頭痛在預兆出現同時或預兆出現之後60分鐘內發生
D:非歸因於其他頭痛疾病或暫時性缺血攻擊所致
以上每一種預兆症狀持續最多60分鐘,若有二種預兆症狀持續最多為120分鐘,三種則最多為180分鐘 。
偏頭痛目前最主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!所以,有偏頭痛的情形,還是建議先接受藥物治療。但如果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偏頭痛病患,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病患。可以嘗試使用針劑注射協助緩解頭痛。
偏頭痛發作會導致周邊神經的過度敏感,使得一點點的神經壓迫,就導致令人無法承受的頭痛。大多數偏頭痛病患,也往往有相對應的可能性神經壓迫點。追溯頭痛發作症狀,能夠找尋到可能受到壓迫的神經,給予適當針劑注射,就能有效減少偏頭痛發作時的疼痛感。
如果藥物無法有效治療頭痛,接受針劑注射能夠緩解頭痛,卻又不容易配合每隔一段時間的回診注射,手術治療就會是一個更積極的選擇。
偏頭痛手術就是針對頭頸部有可能受到壓迫的神經,將它們周邊壓迫神經的堅硬筋膜、肌肉、甚至是部分骨頭移除,讓神經放鬆不再受到壓迫,使得頭痛狀況得到舒緩。整個過程,都是在頭皮下肌肉進行,沒有進到顱骨內部大腦的部分,所以不會有腦出血、腦中風的可能性。
如果將頭痛比喻為電燈亮起,偏頭痛手術就是在頭痛線路的開關處,將開關關上,讓嚴重的頭痛不要發生。只是頭上的感覺神經很多,所以適不適合做手術,要做怎樣的手術,還是需要跟有做偏頭痛手術的外科醫師進行討論。
頭痛日誌
看診之前建議記錄自己的頭痛特徵,包括:頻率、頭痛嚴重程度(0-10分)、頭痛持續時間、頭痛發作起始位置、伴隨噁心/嘔吐、伴隨畏光/怕吵等情形。
實際看診
看診時,攜帶自己長期服用的藥物清單,如果有之前做過的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影像也可以帶至診間作為診斷參考。實際頭痛發作起始位置陳述,找尋可能頭痛壓迫點進行針劑注射。
術後追蹤
接受針劑注射後,追蹤針劑注射成效,了解可能神經壓迫點是不是有緩解,抑或是有其餘可能神經壓迫點。記錄針劑注射後,頭痛情形的改變狀況,包括位置、頻率、嚴重程度等
回診
和醫師討論針劑注射成效,討論接下來的治療方針,決定是繼續接受針劑注射,還是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
偏頭痛治療 影音專區
偏頭痛治療 常見問題 FAQ
Q:偏頭痛手術真的有用嗎?
A:先說結論,當然有用!!!88%的病人手術後偏頭痛有顯著的改善。所有病人的29%中,更是完全沒有偏頭痛再發作的情形。
偏頭痛手術,針對偏頭痛的周邊神經誘發點,做周邊神經的放鬆手術。對症下藥,除了有理論基礎之外還有長期追蹤的成效。
偏頭痛手術的發現者--Bahman Guyuron,在2011年就發表了一篇偏頭痛手術病人術後五年效果追蹤。報導中指出88%的病人手術後偏頭痛有顯著的改善。所有病人的29%中,更是完全沒有偏頭痛再發作的情形。
至於改善是怎麼樣的改善?平均而言,病人手術前平均一個月發作10次,疼痛程度為8.5分(滿分10分),平均每次頭痛發作時間1.4天。術後五年病人平均一個月發作4次,疼痛程度為4分,平均發作時間降為0.3天。不論是發作頻率、頭痛嚴重程度、或是發作時間,都有統計學上明顯的改善。
偏頭痛手術成功率是多少,那我們會跟你說手術成功率88%。剩下的12%並不是手術完全沒有改善,只是改善程度沒有那麼多,而且沒有病人報導是手術後頭痛更嚴重的。
Q:偏頭痛手術有什麼風險?
A:偏頭痛手術部位主要是在
1.前額(眉毛中間起始點到眉毛一半的位置)
2.顳側(眼眶外上側、和太陽穴耳前的位置)
3.後頸(後腦勺最突起處往下3公分往外1.5公分位置)
4.鼻部(鼻中隔和鼻甲)
這些手術部位都沒有大條神經和血管。唯一比較有可能靠近的是顳側手術時,有比較靠近顏面神經的前額分支。但是手術位置和神經其實是不同分層,傷到的機會也微乎其微。可是偏頭痛也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,之前提到的五年追蹤研究(註一)有提到。有以下副作用發生可能性:
1. 8%病人有時會頸部無力
2. 4%病人有時會頸部僵硬
3. 3%病人會有手術部位麻木
4. 3%病人會有手術部位低敏感度
5. 3%病人會有手術部位過度敏感
6. 1.7%病人有暫時性的顏面神經麻痺
沒有大的周邊神經或是失血問題。更不用說性命危險或是中樞神經例如中風情形更是完全沒有發生過。另一篇review報導也是有類似的結果。也是一些小問題包括手術部位的麻木、無力、毛髮無法生長、疤痕乾癢等等。偏頭痛手術雖然有其副作用,但是發生率相較其他手術都比較小,手術後能夠有的疼痛改善又很明顯。簡而言之就是Z>B(利大於弊)。所以偏頭痛手術對於頑固型偏頭痛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病人,能夠有效且安全的改善症狀。
Q:肉毒桿菌素注射 整形外科跟神經內科的打法有什麼不同?
A:2017年年底台灣的FDA通過使用肉毒桿菌素(Botox)注射治療慢性偏頭痛。有很多病患有在神經內科接受過這樣的治療。一般來說,神經內科注射肉毒桿菌素,會將藥物注射在頭頸部31個注射點,一個點注射5 IU(國際單位)的Botox,總共155~195 IU的Botox,注射在『皮下』。而整形外科的注射方式則是根據病患的症狀,評估推測可能造成壓迫的神經,在可能壓迫的神經位置周圍注射,一個點注射7.5~25 IU的Botox,注射在『肌肉層』,根據病患的情況,注射劑量會更少更精準。
Q:哪些人不適合偏頭痛手術?
A:一、懷孕中的婦女。
二、有相關頭頸部位置接受過開顱或是重建手術。
三、手術部位明顯頭部外傷導致組織缺損。
四、頭痛原因是因為其他原因造成:例如顱內腫瘤、顱內出血、青光眼等。
五、頸椎疾患。
六、其他不建議接受長時間手術病患。
有以上情形,還是建議和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。
Q:有照時間吃藥為什麼還會頭痛?
A:首先,要先問問是不是真的是偏頭痛!頭痛的原因各式各樣,從會要人命的腦腫瘤、腦膜炎、腦出血中風、腦血管畸形到只是症狀之一的感冒或蛀牙都有可能引發頭痛。治療頭痛要對症下藥,找出原因,才會治療有效。光是吃止痛藥,只是治療症狀。
再來,如果真的是什麼病因都沒有的原發性頭痛,也就是偏頭痛、緊張性頭痛、叢聚型頭痛等,藥物治療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,有1/3偏頭痛病人,就算吃了藥也是每天發作,形成慢性偏頭痛。慢性偏頭痛的病人更有1/10的人對藥物完全沒效,就是所謂的頑固型偏頭痛!!正因為這樣,針劑治療和手術才有他的價值。不然頭痛如果都只需要吃藥就好了,也不會那麼惱人。
最後,長時間吃止痛藥,(連續三個月以上)會導致藥物引發頭痛。這時候反而藥物的減量,不要陷入頭越痛藥吃越多的惡性循環,才是治療頭痛的根本。